(资料图)
原标题:未雨绸缪做好文物防灾减灾工作
近期,强降雨天气下的文物安全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心。开善寺、琉璃河遗址、京门铁路等文物古迹的抢险保护工作仍在持续进行。如何在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下做好文物防灾减灾工作、确保文物本体安全,引发社会的高度关注。
防灾减灾重在未雨绸缪。在世界范围内,极端天气引发的自然灾害对文物安全造成的冲击越发显著,灾害发生的不确定性有所增加,今年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年会就将气候问题引发的遗产变化列为重要议题。在此背景下,文物的日常防灾保护工作应该得到各地政府的更多关注,尤其是地处非传统灾害多发地域的文物管理单位,更应增进防灾意识,加强日常检修和巡察,及时排除可能对文物安全构成威胁的隐患,制定好预案和应对策略,以应对突发、偶发的自然灾害。
同时,应进一步关注低级别不可移动文物的防险保护问题。相对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低级别文物数量更为庞大、分布较为分散,关注度和保障力却相对不足,更容易成为防灾工作中的“灯下黑”,这类遗存通常是明清以来的庙宇、桥渡、仓营、村落等,文物价值虽不够高,但往往是地方文脉延续的重要物质载体,是城镇村野的乡愁所系。如果保护不善,一场灾害将平毁传承多代的历史记忆。地方政府应加强保护管理力度、展拓社会支持渠道,让这批文物同样做到“有人管”“有钱修”“有预案”,在灾害发生时,能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险情发展,确保人员和文物安全。
文物防灾减灾研究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文保科技研究和管理制度研究的协同加持。在文保科研上,应鼓励建筑学、历史地理学、考古学、社会学等专业开展跨学科专题研究,完善精细测绘记录和数字化信息存留、加固稳定文物结构、评估确认抗灾强度,制定科学的保护方案。
我国的历史城镇和历史建筑有重视排水、防洪的传统,新石器时代的聚落遗址中就发现有修治规整的排水设施。历史城市如金中都、元大都遗址中,在夯土城墙下预设了成体系的石砌排水涵洞,主干街道旁设有连贯的排水渠。不少防灾设施沿用后世,持续发挥着作用。比如,明清故宫综合利用微地形和明暗沟相连的排涝体系,仍在现代雨季发挥其功用。
因此,在历史城镇、文物建筑展示利用和进行修缮时,应尤其关注其附属的地上地下排水设施的研究和维护工作,让古老智慧与现代科技共同发挥保护作用。在防灾管理制度建设上,应同时注重吸收一线文物管理单位和人员的有益经验,完善科研工作者和基层文保员的交流研讨机制,以形成因地制宜、科学合理、扎实有效的管理方案。(范星盛)
关键词:
相关文章
-
未雨绸缪做好文物防灾减灾工作
-
成都天府新区投资集团确定15亿元公司债票面利率为2.97%及3.45%
-
反腐对话|俞卫:希望不要把药企和医生间合理的沟通交流消除
-
投资5亿元福建省永安市绿色循环固废综合处置项目特许经营公布中
-
贵州金元黔北电厂荣获三项国家新型实用专利
-
地产调控政策细则或将在8月下旬-9月初逐步落地
-
腾讯诉抖音、多闪非法使用微信/QQ头像、昵称等用户数据 8月16日
-
Mysteel午报:钢价局部下跌,“双焦”期货跌逾1%
-
阳光的爱情生活
-
网传华为拟分拆车BU 华为回应:与事实不符
-
外媒:俄乌冲突加速世界农业变革
-
LG首次将烧屏纳入保修范围
-
于正再次回复邓为粉丝 让小牌中牌大牌继续耍吧
-
借“智”发力 ,为海南自贸港建设贡献更大智慧力量
-
中广核技:本公司未开展您所提及的业务
-
可可期货价格飙至46年新高,巧克力要涨价了
-
超宽带(UWB)如何助力打造智能工厂?后面四个落地案例值得参考
-
IBM将托管Meta Llama 2:自主开发
-
猪身上最嫩的肉叫啥名(猪身上最嫩的肉叫啥名图片)
-
前7月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1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