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本报记者 付丽丽
“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是当前最活跃的前沿科技领域,前沿生物技术呈现出突破性、引领性、颠覆性的时代特征。”在8月8日—9日举行的2023医药创新和科技前沿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云南白药国际医学中心主任詹启敏如是说。
具体来讲,詹启敏介绍,突破性是指技术更新迭代快,干细胞和组织工程等疾病治疗正在实现快速突破;引领性是指引领多个行业跨越式发展,如生命组学和大数据等技术引领精准医学,免疫、干细胞和基因编辑引领生物治疗;颠覆性是指为打破传统路径下的瓶颈提供全新思路,基因编辑等将“调控生命”带到了新的高度,生物设计使生命的创建与再造正在成为可能。
然而,詹启敏坦言,我国健康事业发展仍面临两大主要挑战,首先是重大疾病挑战,这也是造成我国人力资源丧失和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医学创新能力不足,医学基础研究及核心技术缺乏制高点,以及健康产业发展的科技引领和支撑仍不足。“大部分临床药物最初专利来自国外,大部分大型医疗装备由国外进口,大部分临床标准指南借鉴国外。”说起这些,詹启敏很痛心。
医学科技要突破,关键是要知道“卡”在哪儿?詹启敏表示,生物医药领域面临着诸如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生物技术产业规模较小、产业化关键技术亟须突破等问题。在产业化关键技术方面,诸如药物递送、制剂工艺、大规模化制备等所需技术还有许多不足。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发展前沿生物技术。”詹启敏说,前沿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有三大特征,具体表现为跨界融合,即学科间专业界限逐渐模糊、交叉研究屡现突破;非线性创新,即基础研究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呈现快周期螺旋式促进;数据与智能驱动,即大数据与超算促使数据密集性分析成为可能。
詹启敏称,前沿生物技术具有无可比拟的发展优势,即“调得精”“看得全”“找得快”“抓得细”“改得准”。具体到操作层面,需要重点关注多领域生物底层技术(物理、化学、纳米、智能)与生命技术的结合。“比如‘物理’是解决生物成像问题,包括光学成像、电子显微、脑成像;‘化学’是解决检测修饰问题,包括分子探针、组学技术;‘纳米’则是解决精准操控的问题,包括生物传感、纳米酶、纳米孔测序;而‘智能’是解决调控模拟的问题,包括脑机接口、神经调控、高速新系统通路。”詹启敏解释说。
为此,詹启敏认为,未来医学创新发展需要在生命组学技术,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创新药物、疫苗和抗体,个体化诊疗和生物治疗,现代医疗器械,大数据与智能医学等方面持续发力。
“当然,科研伦理和科技创新要并行。”詹启敏强调,从基础研究到临床研究,由动物实验到人体试验,都涉及伦理问题,都需要遵循科学道德和伦理的规范。
关键词:
相关文章
-
健康事业发展亟须前沿生物技术支撑
-
焦炭市场处于博弈僵持阶段 油脂处于区间震荡走势
-
华泰证券:电动化或将带动液压元件应用结构变化
-
一方婚前有孩子一方有权继承吗
-
养老金2023年二季度新进2股 增持3股
-
新股日内37倍!极致疯狂的背后有何深意?
-
远程视频核查核准 宁波发出首张“零见面”食品经营许可证
-
60又加78,出境游会火吗?社会反响如何?
-
港股异动 | 泰格医药(03347)涨超6%领涨CRO概念 CXO板块与反腐
-
台风“卡努”登陆韩国
-
再见东契奇!詹姆斯希望联手欧文,湖人3换1交易方案曝光
-
AI驱动阿里云重回增长 这些上市公司与阿里云均有合作
-
市场担忧升温,全球糖价或进一步攀升
-
许多村民房屋出现开裂 当地政府已责令矿方整改 大冶市一村庄
-
强力反腐让医疗领域风清气正
-
图片新闻|河南通许:开展“暑期防溺水”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
N华虹今日上市 开盘大涨13%
-
北大教授:目前我国收入水平还是太低了 不会进入低欲望社会
-
美国夏威夷州毛伊岛山火已致至少53人死亡
-
山东德州市平原县发生5.5级地震 河北等地有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