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本报讯(记者 王怀艳 实习生 苏睿辰) 记者昨日从江宁区民政局获悉,该局《拓宽渠道深化地名文化挖掘》和《实施地名全生命周期管理》2项乡村地名创新实践案例入选《乡村著名行动 助力乡村振兴——全国乡村地名建设案例选编(第一期)》,作为好经验好做法向全国推广,是全市唯一上榜区。
乡村地名建设是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今年7月,民政部启动“乡村著名行动”,旨在全面提升乡村地名建设水平、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给各地组织实施好“乡村著名行动”提供参考借鉴,民政部从2022年“深化乡村地名服务 点亮美好家园”全国70个试点县(市、区、旗)报送的若干创新实践中,选编52篇例,编制成第一期《案例选编》。
《拓宽渠道深化地名文化挖掘》介绍了江宁区在深入挖掘乡村地名文化资源工作中,通过“加强基层调查采集、开展专业研究考证、获取社会资源”等方式多方拓宽工作渠道。“加强基层调查采集”是通过对不同年龄、职业、文化背景的本地居民进行访谈和调研,获取当地乡村地名的来历、含义、沿革和用途等方面的一手资料;“开展专业研究考证”是通过大学教授、知名地名专家、地方文史专家等专业力量,提升相关工作的专业性和规范性;“获取社会资源”即通过各地志、博物馆、资料库等文献资料的补充,大幅提高地名资料的丰富程度。
《实施地名全生命周期管理》,则是江宁区民政局在全省率先实行的创新举措。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乡村地名往往存在“有地无名、有名无标”痛点,该局自主研发出一套“江宁区区划地名信息管理系统”,将乡村地名纳入全生命周期管理。
该系统与普通地图不同,是在普通地图基础上叠加城乡规划图、道路控制性详细规划图以及其他互联网地图等,能快速查找到乡村地区中的“无名路”和“无标路”,进而将其纳入地名申报范畴。新系统还专门设置了“命名申报、更名申报、调整申报、销名申报”四大功能板块,可实现乡村地名“从命名到销名”管理全流程。通过系统核查,该区共发现“有路无名”乡村道路40余条,已全部完成标准化、规范化整改。
《案例选编》点评显示,江宁“拓宽渠道深化地名文化挖掘”实践,深入研究、考证地名历史脉络,提升了资料收录的广度、深度及丰富度,增强了地名文化挖掘质量;“实施地名全生命周期管理”则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了地名信息化服务能力,可为各地加强乡村地名创新实践提供些许启示与借鉴。
关键词:
相关文章
-
作为好经验好做法向全国推广 江宁两实践入选全国乡村地名建设案
-
黑龙江小绥芬河道河站洪水预报
-
率先出台新政的郑州,楼市怎么样了
-
成都:首趟“熊猫避暑专列”今日正式开行
-
重生:中小商家在小红书新机遇
-
硕世生物最新公告: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
-
7月金融数据短期波动?季节性因素成主因,6月信贷透支效应明显
-
凯撒文化:《荣耀新三国》国内由腾讯游戏正常代理发行
-
康希诺:正在持续推进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MCV4、MCV2的商业化
-
跑赢全A指数、中报业绩高增,电力设备板块下半年预期在哪
-
2023宁波亚帆中心亚运期间暂停接待游客
-
落地第五年、开发者超过220万,鸿蒙生态走到了哪一步?
-
前7个月新能源车出口量同比增长1.5倍
-
「理响中国」罗理章: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
-
华虹半导体二季度销售收入小幅增长 四条产线满载运营
-
还记得春晚旋转4小时的小彩旗吗?走红后就膨胀,今21岁胖成大妈
-
2022年丰台区引入首店49家
-
搜索热度一周暴涨418% 国产榴莲能带来“榴莲自由”吗?
-
上交所:推出15条务实举措 支持防汛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
-
《长相思》相柳为何感应到小夭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