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行业标准”夯实非遗数字之基
发布日期: 2023-08-30 17:55:31 来源: 广州日报


(资料图)

原标题:“首个行业标准”夯实非遗数字之基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批准发布了我国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文化行业系列标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 数字资源采集和著录》(下称《标准》),将于9月29日起实施。(8月28日新华网)

近年来,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对非遗的保护、传承、传播、活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借助数字手段,一些濒临失传的传统技艺以影像、声音等多元化方式留存下来,方便后人学习和传承;借助网络传播手段,提升了非遗的社会能见度和知晓度。据统计,2022年陕西地区非遗直播超过24万场,共6.5亿人次观看,秦腔、陕北民歌、商洛花鼓等陕西非遗屡屡“出圈”,让更多人感受到了非遗之美。而随着AR、VR等大量应用,“动”起来的清明上河图,“潮”起来的民间工艺,让非遗更多地融入了现代生活。非遗本质上是一种生活方式,无论是传统技艺,还是传统音乐舞蹈,抑或是传统民俗,一些非遗项目之所以濒临消亡,就是因为与现代生活渐行渐远,才难被看见、乏人问津。现代社会,数字化生活已成常态,非遗数字化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非遗传承发展的质量。

毋庸讳言,我国非遗数字化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是冷热不均。发达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较多已经采用数字技术,但一些偏远地区的非遗项目则无人问津,不少非遗传承人不具备数字化保护和传承的能力。二是真假难辨。一些非遗火了,也让不少人看到了商机。但根据第一次全国非遗资源普查数据,各类非遗资源总量达到了87万项,其中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已认定的非遗代表性项目就有十余万,而社会公众对这些项目的了解依然较少,非遗产品的销售市场上出现了很多以非遗为噱头的数字化产品,误导了公众,也干扰了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

可以说,随着非遗数字化实践的广泛开展,出台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对庞大的非遗资源进行更系统性、更规范、更有针对性的数字化保护,有着愈加迫切的现实需求。《标准》的出台恰逢其时。据介绍,《标准》对民间文学等十大门类非遗项目应采集、著录的内容及其相应要求进行了归纳提炼,既是一份认识非遗项目的“说明书”,也是一份拆解细化工作任务的“线路图”。依据《标准》,非遗保护机构和从业者在面对形态各异的非遗项目时,可更准确把握采集著录的工作方向和重点内容,提升记录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助力非遗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传承、宣传、弘扬和振兴。而且,对于非遗大数据体系构建、非遗专业人才队伍培养,乃至提升社会公众对非遗的认知等方面都产生重要的指导作用。

实践充分证明,数字化对于非遗保护传承发展具有“换道超车”的意义。要迈向高速发展之路,非遗数字资源的标准化、规范化采集则是必须搞好的基建工程。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可能进一步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比如,贵州统筹搭建“全球设计师开放平台、苗绣素材库、苗绣绣娘数据库”,正是有了这个数据库,全球的设计师在设计作品时可以便捷地从“云端”提取使用苗绣元素,让苗绣走出深山,走上国际T台。可见,要让更多非遗项目“活”起来,必须建好非遗大数据体系,扎扎实实做好保护传承的基础工作,夯实数字化根基。

非遗大数据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而庞大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要按照“说明书”和“施工图”不断夯实数字化根基,非遗必将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迸发出全新活力。(谭敏)

关键词:

相关文章

  • “首个行业标准”夯实非遗数字之基

  • 暑期出游的热度有多高?这些数据一探究竟

  • 《永安镇故事集》预售开启,9月8日全国上映

  • 稳住中美关系的压舱石至关重要

  • 央行公开市场净投放810亿元

  • 大悦城: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四成,发行公司债券等30亿元

  • 文旅部:开展第三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工作

  • 健民集团财务总监程朝阳年薪48.54万 子公司叶开泰曾因生产劣药被罚

  • 安徽:铺就特色“金”路

  • 中信和业举办“走进中信”开放日活动 共绘未来城市新图景

  • 把民法典送到群众心坎上

  • 送手机代表什么意思

  • 刘湖村连续10年为师生发放奖金

  • 今年月饼贵不贵?过度包装有没有?记者线上线下探访

  • 三星OneUI 6测试版开始:自取,建议备份数据

  • 2023年天府新区航空旅游职业学院新生开学时间-报到需要带什么东西

  • 护工公司需要什么资质 护工公司

  • 孙家埠(关于孙家埠简述)

  • 南昌6家企业入选“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

  • 国海证券给予新集能源买入评级,2023半年报点评报告:Q2产销量提

热点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