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新华社天津8月7日电(记者周润健)“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北京时间8月8日2时23分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从此时节,阳气渐收,万物内敛,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结果。
天津民俗专家、专栏作家由国庆介绍,虽然这个节气名带“秋”字,但立秋只是天文学意义上的秋天来临,并非气象学上的入秋。气候上划分季节主要依据“候平均温度”的变化来定,即当地连续五天的平均温度在22摄氏度以下,才算进入气候意义上的秋季。
立秋后,热气消散和气温降低都尚需时日,我国很多地方仍处在炎热的夏季之中,有民谚说“立秋反比大暑热,中午前后似烤火”。
7月11日入伏后,已经忍受了一段时日“上蒸下煮”闷热天气的人们,无比渴望着凉爽秋风早一点吹来。对此,我国一些地区民俗把立秋又分为“早立秋”和“晚立秋”。
具体来说大致有两种不同分法:第一种分法,以农历七月为参照,如果立秋时还没有进入农历七月,那么就称为“早立秋”,反之,若立秋时已进入农历七月,就是“晚立秋”,如此,今年立秋对应的农历日期为六月二十二,属“早立秋”;第二种分法,以时间点来划分,0点至12点为“早立秋”,12点至24点为“晚立秋”,如此,今年立秋属“早立秋”。
源于此,民间也产生了不少谚语、俗话,如“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早立秋把扇丢,晚立秋热不休”等等。
由国庆表示,这些民间俗话来自祖祖辈辈口耳相传,虽然有一定道理,却并没有严谨的科学依据,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等,因此,立秋是早是晚,和天气热不热之间没有明显对应关系。
立秋无论早晚,炎热的气温已到尾声,时节向着“秋意渐起”行进。落叶知秋,岁月迎丰,秋季是收获的季节,也是让人产生无限憧憬的季节。让我们在“咬秋”“摸秋”“贴秋膘”等民风民俗活动中一起迎接立秋的到来,齐齐道一声“天凉好个秋”。
关键词:
相关文章
-
立秋也有“早”“晚”之分?
-
翠丰园林:建筑景观设计的新典范
-
江西婺源:古村“晒秋”图
-
朱清源:主张房地产从三高向三好大突围 | 博鳌快讯
-
做大“朋友圈”,深耕“试验田”
-
焦企开启焦炭第五轮提涨:国海良时期货8月8早评
-
官方通报游泳教练将幼童按水里 行径极其恶劣
-
《j键圈韭菜消息整合》8月8号
-
永和智控:泰兴一期1GW TOPCon电池首片下线并形成销售
-
《茶之诗》|径山茶:千古铭茶
-
吉林消防先遣搜救队与舒兰全部失联村屯取得联系
-
让城市微循环畅通起来(民生观)
-
南京苏果超市紫晶城店“鲜百合”镉超标
-
首都在线:控股股东、实控人曲宁拟减持不超3%公司股份
-
注意!新大洲A将于9月12日召开股东大会
-
叮当健康:携手中美史克旗下芬必得等疼痛品牌新品亮相CIAC2023
-
分析|7月出口继续承压 未来降幅有望逐步收窄
-
凯恩股份:子公司拟5250万元向五洲特纸转让凯丰特纸全部75%股权
-
第五届“为爱背起支教行囊”出发大会暨“澄霍同心·石榴红”活动
-
中消协:未成年人勿盲目听信“1元医美体验”等营销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