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经济网甘孜讯(叶强平 记者 杨琦)1月5日,地处高寒牧区的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早已冰雪覆盖,天寒地冻,气温已达零下十多度。但在该县濯桑现代特色农业园区,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玛吉阿米花园农庄58个大棚里,40名务工农牧民有的忙着采摘小番茄,有的整理正在挂果的西瓜、无花果、青椒、四季豆等果蔬,为换季作准备;理塘县康藏阳光农牧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180亩、60个大棚的草莓进入采摘期,每天采摘1000多斤的草莓通过冷链运输卖到成都、上海、广州等地。
理塘县濯桑现代特色农业园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而在5年前,新鲜果蔬在海拔4000多米的理塘高高原还是“奢侈品”,而如今“极地果蔬”已在内地及沿海打响品牌,成为农牧民增收的好路子,有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建园区——开启“集团军”发展模式
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的理塘县,由于海拔高,气压低,氧气稀薄,外加地里石头多,翻耕、碎土、捡石等工作难度大,冬季持续时间长,普通农作物的生存条件十分脆弱。
零散零星、单打独斗,理塘县蔬菜种植经过多年的“小打小闹”,但始终不见起色。2017年3月9日,理塘县成立了甘孜州首个集农业生产、科技开发、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园区——濯桑现代特色农业园区。园区由甲洼田园综合体、康藏阳光现代生态农业双创中心、圣地农庄原种示范基地等组成,引进龙头企业,改变传统的靠天种植模式,理塘蔬菜种植开启“集团军”发展模式。
现代化标准的大棚,并从山东引进了温带瓜果蔬菜的现代化种植技术。“棚里温度最高30℃,最低9℃,非常适宜水果、蔬菜生长。”在甲洼玛吉阿米花园农庄蔬菜大棚里,技术员刘振国介绍道,像小番茄一年可收获两季,一个大棚就能产出1万多斤。
村民在大棚采摘草莓
康藏阳光现代生态农业双创中心,濯桑万亩生态萝卜种植基地,现代化、高科技的种植机械开上了4000米的高原,翻地、施肥、播种、整地,一次性机械化全搞定的标准化、规模化蔬菜种植。
漫步在园区里,处处可见现代农业的“黑科技”:果蔬种植、采收、清洗已实现全产业链机械化;播种车安装了北斗导航系统;深圳一家科技公司援建的一套智慧农业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环境数据和作物种植情况。集成创新推广了一批“种养循环、绿色有机、冷链物流、精深加工”为主的现代农业新技术。
目前,理塘濯桑现代特色农业园区成功栽培了小番茄、大棚西瓜、白萝卜、草莓、香菇等20余个品种,9万余亩“极地果蔬”产业带在G227沿线分布,绵延10余公里。园区主产的高原萝卜、小番茄、木耳香菇总产量达6万多吨,综合产值1.5亿元。
园区推广的农业服务集成商模式入选“2017四川十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案例”推荐名单;2020年园区被农业农村部命名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以汉戈花村、双创中心、圣地农庄为核心区的藏巴拉花海景区已成功创建为4A级农旅融合发展示范旅游景区。2021年,成功创建为四川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
树品牌——“极地果蔬”直供粤港澳
高海拔气候、清新的空气、无污染的土壤、洁净的水源、充足的光照造就了生产有机天然错季节农产品的独特优势。这让理塘县康藏阳光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杨帆在“天空之城”看到希望。
极地果蔬直供粤港澳
杨帆率领团队开始探索种植各种蔬菜水果。2017年以来,公司相继完成了基地全年气象数据的收集,试验示范种植土豆原种50亩、萝卜50亩、大棚水果番茄有机栽培15亩、大棚草莓试种7亩等,还完成了莴笋、西兰花、松花菜的漂浮育苗。各品种的有机栽培,均获得成功。
园区种出的小番茄让顾客吃出小时候的味道,白萝卜因甜度高不愁销。“现在我们这里种出的白萝卜、小番茄、水果黄瓜等‘极地果蔬’,不仅能满足本地群众的需求,还远销内地城市和港澳。”甲洼镇党委副书记刘继伟骄傲地说。
2017年9月,康藏阳光现代生态农业双创中心成为供香港、澳门、台湾以及东南亚的备案蔬菜基地和四川省直供香港试点蔬菜基地。其中2367亩为出口备案生产基地。
2018年,川菜直供港澳1500吨中,70%都是来自这里。理塘县“极地果蔬”亮相CCTV2财经频道直播。在首届四川扶贫产品暨特色优势农产品北京产销推介活动上,“极地果蔬”成了川货新名片,现场签约订单650万元。
园区小番茄喜获丰收
白萝卜年产量5万吨,产品远销成都、重庆和粤港澳大湾区;高原小番茄、西瓜、夏草莓年产量120万斤,通过盒马鲜生、伊藤洋华堂销售公司进入成都、广州、珠海等地高端市场,累计实现农业产值约20000万元。清晨采收高原之上的果蔬,傍晚送到粤港澳大湾区市民的餐桌上,“西菜东送”2020年实现了。
理塘大力发展高原“绿色果蔬”产业,“极地果蔬”成特色农产品品牌商标,认证“理塘香菇、木耳”2个绿色农产品。10000平方米标准化育苗中心、5000平方米EPS智能模块化冬暖大棚、600吨标准化蔬菜冷链库,种植有果蔬8300亩,产量8100万斤,产值6880万元,已具备将产品整合到全国的能力,成为直供港澳试点基地建设县。
促增收——建立“四合一”收入新机制
“能有这样的好事,全靠县上‘四个一’推进的产业扶持路径。”甲洼镇下依村在“玛吉阿米”花园农庄装运蔬菜的原贫困户格乃陆多说,他不但实现了在家门口打工,还是村集体经济的股民。
格乃陆多口中所说的“四个一”,指理塘县立足农业农村工作实际,为加强脱贫后产业支撑,继续以“四个一”的路径谋划和实施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即建立“建强一个支部、引进一个企业、培育一个产业、建立一个群众利益链接机制”的“四个一”产业发展模式,已建立了20余个集体产业示范点。
园区机械化耕作
今年38岁的降央是濯桑乡汉戈村的“上门女婿”,曾因家庭负担重、收入低等被纳入贫困户。2018年开始,降央进入理塘县就业帮扶基地(康藏阳光公司)。最初的工作是萝卜采收工,关键是能照顾家庭。降央参加了公司组织的技能培训,很快从采收部门调岗到农机驾驶部,也从以小时结算的临时工变成了固定工,月工资达到4500元,解决了就业问题。现在,降央在康藏阳光公司的农机驾驶部可以独当一面,并成为产季的固定驾驶员之一。
“以前,种地够自己吃就不管了,如今土地流转给公司又有收益,在理塘‘菜篮子’蔬菜保供基地务工,每月有4000元,还可以休息三天。”木拉镇乃沙村民拥珍高兴地说。“土地流转+设施大棚承租”,乃沙村和曲呷村每年共有固定收益34.342万元,还满足了村民就近务工增加收入的需求。理塘蔬菜保供基地采取“龙头企业+产业基地+村集体+农牧民群众”的帮扶模式,助农稳定增收。
村民在园区务工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理塘县探索建立土地流转、园区务工、入股分红、返租倒包“四合一”收入新机制,年收益达1363万元,带动1463户7304人直接受益。目前,园区流转农户耕地(草地)9.2万亩,每年租金达330多万元。龙头企业固定用工120人,人均年收入达2.67万元;季节性用工3万人次,年综合收益达620万元。31户种植大户进行返租倒包,户均年收入5.2万元。截至目前,全县共有29个原贫困村加入飞地产业,年收益252万元。
(理塘县委宣传部供图)
相关文章
-
理塘县:打响“极地果蔬”品牌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
中江县应急管理局党员干部“双报道” 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声
-
什邡市人社局念好“合”“建”“优”三字经 稳步推进农民工综
-
@四川人 岁末年初,以下7类突出安全风险需警惕
-
四大举措!2023年四川商务领域政务服务这样提能增效
-
【天天新视野】2023年1月5日山东枣庄华润纸业废纸收购价格下调
-
1月4日江浙地区纯涤纱涤棉纱价格行情简报-全球资讯
-
1月5日西南地区甲醇市场整理运行
-
1月5日江苏华洋PA66装置动态
-
拼搏“开门红”丨德阳经开区联合德阳高新区入选2022年国家安全应
-
快资讯:绵竹市超额完成2022年脱贫地区农副产品预留份额
-
燃料油商品报价动态(2023-01-05)
-
石油焦商品报价动态(2023-01-05):微速讯
-
阻燃剂商品报价动态(2023-01-05)
-
工业级消泡剂商品报价动态(2023-01-05)
-
A股市场高开高走放量收涨:白酒等板块涨幅居前,锂电池板块活跃
-
热头条丨《癸卯年》特种邮票正式发行
-
全球动态:第二届数据安全治理峰会成功召开
-
仁寿:万名党员干部“送健康” 党群连心温暖到家
-
邮储银行大竹县支行发放首笔四川农业信贷直通车贷款
热点图集
-
1理塘县:打响“极地果蔬”品牌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
2中江县应急管理局党员干部“双报道” 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声”入基层
-
3什邡市人社局念好“合”“建”“优”三字经 稳步推进农民工综合服务站建设
-
4@四川人 岁末年初,以下7类突出安全风险需警惕
-
5四大举措!2023年四川商务领域政务服务这样提能增效
-
6拼搏“开门红”丨德阳经开区联合德阳高新区入选2022年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 环球热文
-
7快资讯:绵竹市超额完成2022年脱贫地区农副产品预留份额
-
8仁寿:万名党员干部“送健康” 党群连心温暖到家
-
9邮储银行大竹县支行发放首笔四川农业信贷直通车贷款
-
10速看:眉山仁寿:织密农民工返乡防控网 筑牢农村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