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牵头,联合国内多家科研单位共同研究撰写的《全球人为源碳排放与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遥感评估科学报告》(简称《全球碳排放与碳收支遥感评估科学报告》)在北京发布。
《全球碳排放与碳收支遥感评估科学报告》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评估了过去40年内,全球和主要国别的人为源碳排放与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情况,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了科学支撑。其中显示,过去10年,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以平均每年约千分之六的增长速度持续升高。过去40年,全球森林的加速损毁趋势并没有得到遏制,森林面积持续减少,全球土地利用变化平均每年产生约32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是仅次于化石燃料碳排放的第二大排放源。
中国由于实施了大规模植树造林生态工程,每年固定了近4亿吨二氧化碳,有效降低了全球土地利用碳排放。过去10年,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吸收能力持续增强,陆地生态系统平均每年吸收137亿吨二氧化碳,其中,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每年吸收了13亿吨二氧化碳,约占全球的十分之一。全球陆地土壤有机碳储量呈逐渐增加趋势,过去40年,全球土壤每年吸收约13亿吨二氧化碳,其中,由于中国实施了大规模保护性耕作和生态管理举措,中国土壤固碳速率最高,约占全球的四分之一。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院长吴一戎指出,这份监测报告表明,一方面,中国积极的节能减排措施成效显著,我国最近10年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态势;另一方面,中国实施大规模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保护性耕作等积极生态管理措施,生态系统固碳能力持续增强。卫星监测也发现中国净碳排放在近10年呈现降低的趋势,表明我国碳中和目标取得了重要进展。
大气温室气体持续升高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积极应对刻不容缓。而实现“双碳”目标,精准做到全球碳盘点,即计算每一项碳排放(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等)和碳吸收(从大气中捕获二氧化碳等)的贡献是其先决条件。卫星遥感正在成为新一代、国际认可的全球碳盘点方法,可定量监测人类活动或生态系统与大气间二氧化碳的交换情况。
在撰写《全球碳排放与碳收支遥感评估科学报告》过程中,我国科研人员利用了卫星遥感、大数据、碳同化等先进技术和方法,监测了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时空变化,量化了人类活动和自然生态系统对大气二氧化碳增量的影响,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了科学数据支撑。
该报告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牵头,南京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等国内相关科研单位共同开展研究并编写,针对全球碳计划评估中碳收支不确定性最大的化石燃料与工业碳排放、土地利用碳排放、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共三个分量,部署了11个相关专题。
吴一戎院士指出,卫星遥感具有客观、连续、稳定、大范围、重复观测的优点,是全球碳循环高精度、精细分辨率监测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我国将于2025年发射下一代碳卫星,可以更高分辨率、更高效率地监测全球二氧化碳浓度,为全球碳盘点和国家“双碳”战略目标提供中国自主的科学数据。
关键词:
相关文章
-
《全球碳排放与碳收支遥感评估科学报告》发布,中国生态系统固碳
-
女子假扮豪气“榜一大哥” 追到女主播后诈骗六十多万
-
山东开启乡村治理“新模式” “花式”服务为民纾困
-
龙之谷手游幻境5攻略,掌握幻境5攻略,更进一步!
-
以督促管 筑牢安全防线 郑州市第四十七初级中学迎接校园安全督
-
我很郁闷什么意思啊(我很郁闷)
-
应急管理部工程救援专业力量出击 成功解除京津冀多处洪涝险情
-
俄罗斯伏努科沃机场暂停航班起降
-
中国信通院:6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2214.9万部 同比下降20.9%
-
巡查遇拉线钢缆脱落 杭州道街道网格员应急处置
-
美股三大股指收盘涨跌不一 热门中概股普跌
-
比亚迪5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为何会成为中国车市的狂欢?
-
“三高”聚丙烯的生产难点有哪些
-
有网了!联通有网了! ——北京联通卫星抢险突击队从北京转战
-
最“壕”基金!一次发了2.97亿!40天基金已派发近百亿“红包”
-
中央气象台:台风“卡努”继续影响东北地区 华南云南等地有较强
-
科创50指数开盘报960.10点,涨0.10%。
-
oneui6.0怎么样
-
isskinu.dll文件丢失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
上交所15项举措 精准支持防汛救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