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最近想申请一笔消费贷款来满足自己的购物或旅游需求,那么你可能会发现,许多银行都在推出各种优惠活动,让你享受低至3%的年化利率。这样的利率比去年同期下降了近一个百分点,甚至低于一年期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资料来源:央行网站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年中以来,多家银行消费贷利率“价格战”愈演愈烈,抢券、打折活动眼花缭乱,引发了金融消费者热议。
【资料图】
有的消费者表示,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可以用来购买大额耐用品或者装修房屋;有的消费者则担心,这是银行的营销手段,可能会有一些附加条件或者风险。那么,银行为什么要降低消费贷利率?消费者应该如何理性选择和使用消费贷呢?
据记者了解,目前多家银行均推出低息消费贷产品,主要针对日常消费、耐用品消费、装修等领域。例如,民生银行的“民易贷”个人信用消费贷款年化利率为3.68%,额度最高20万元。广发银行“E秒贷”年利率3.38%起,额度最高20万元。
资料来源:浦发银行官微
除了直接降低利率外,一些银行还通过发放优惠券、折扣券等方式吸引客户。比如,浦发银行推出“浦闪贷月月享”活动,活动期内,每周二上午10点起,浦闪贷授信审批通过并完成授信签约的客户,可领取一张浦闪贷一年期利率3%优惠券,优惠券每周100张;招商银行的“闪电贷”产品在活动期间向新客户发放6.8折优惠券,优惠后年化利率可低至3.4%。
除股份制银行外,国有大行也纷纷“参战”。农行“网捷贷”1至5年期年化利率均为3.65%。工行个人信用贷款“工银融e借”产品,推出了年化利率低至3.7%的活动。
资料来源:建行江苏省分行官微
建行江苏省分行推出“快贷”利率优惠活动,年化利率最低可至3.5%,贷款期限最长36个月,贷款金额最高20万元。不过要注意,其适用对象是建行代发工资、存量房贷、有资产、公积金缴存等符合条件的优质客户。
各大社交平台上,不乏“哪家银行消费贷利率低”的热议。银行消费贷利率“价格战”的“内卷”程度,可见一斑。除了“卷”价格,也“卷”还款方式。据悉,中行安徽省分行则优化了“随心智贷”产品的还款方式,3年内,可按月还息,到期一次还本。这减轻了消费者的还款压力。
资料来源:中行安徽省分行官微
这些低息消费贷产品受到了不少金融消费者的欢迎。有的消费者表示,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可以用来购买大额耐用品或者装修房屋;有的消费者则表示,这样可以节省一些利息支出,提高自己的资金使用效率。
根据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的监测数据,2023年5月,全国性银行消费信贷最低可执行利率的平均水平降至3.61%,环比下降17BP,比去年同期下降了75BP。其中国有行消费贷最低可执行利率的均值为3.56%。股份行消费贷利率均值则下降至3.64%。
截至2023年5月,全国性银行线上消费贷最低利率走势
资料来源: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
那么,银行消费贷利率为何会下行呢?据业内人士分析,这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受到政策导向的影响。今年以来,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旨在降低实体经济和居民的融资成本,促进消费回暖和升级。银行为了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主动下调消费贷利率。
比如,今年6月20日,央行发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结束了连续9期“按兵不动”,均较上一期下降10个基点。1年期LPR下调至3.55%,为银行消费贷利率下调提供了参考;7月底,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被业内称为“促消费二十条”,其中明确提及加强金融对消费领域的支持。
虽然银行下调消费贷利率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促进消费增长,但也不可忽视其中存在的一些风险,金融消费者在吃“馅饼”的时候也要注意“陷阱”。
比如,部分消费者可能会因为利率低而过度负债,导致还款压力增大;部分消费者可能会将贷款资金挪用到股市、楼市等投机领域,引发资产泡沫;部分银行可能会因为追求规模而放松风险管控,导致不良贷款率上升。
因此,银行和消费者都应该理性对待这种现象,做好风险防范和应对。
对于银行来说,过低的消费贷利率会进一步压缩银行的息差和利润空间,并且会增加银行的风险管理难度和成本。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对记者分析道,“信用贷款的资金流向难以监控,银行很难确保贷款资金只用于消费,而不是流入股市、楼市或者其他投资领域。”
一方面,银行要加强对消费贷产品的设计和创新,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银行还要加强对消费贷客户的审查和评级,加强对消费贷款的审批和监督,以及对贷款资金流向的监测和管理,防止贷款资金被挪用或者滥用,防范信用风险和合规风险。
对于消费者来说,该人士认为,一方面,要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和还款能力选择合适的消费贷产品,不要盲目跟风或者被诱导;另一方面,要合理安排个人财务计划,控制好债务水平和杠杆率,避免过度消费或者投机。
总之,银行消费贷利率下行是市场竞争和政策导向的结果,也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居民生活的表现。但是,在享受低息消费贷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要警惕其中潜藏的风险。
“从目前来看,银行消费贷利率已经处于较低水平,后续下行空间有限。”该人士表示,未来银行应该更多地关注产品创新、服务提升、风险控制等方面,而不是单纯地靠价格竞争。(每经记者 刘嘉魁)
关键词:
相关文章
-
低至3%!低息消费贷来袭,银行为何争相降价?是“馅饼”还是“陷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湖北宜昌:发展绿色航运 保护大美长江
-
博德之门3新手阵容搭配推荐指南
-
中信证券:7月美国新增非农就业再次低于预期 市场对于美联储9月
-
节能国祯:股东拟减持不超5%公司股份
-
三安光电上半年扣非净利亏损5.6亿元 股价跌1.59%
-
男职工生育险可以报销多少钱?怎么报销?
-
收评:A股缩量调整沪指跌0.59% 超导概念活跃
-
科普一下丨“地震云”是地震的前兆吗?
-
【60s科普】地下2400米!这个实验室是干啥的?
-
成都大运会闭幕式剧透来了!舞台搬到公园 “直播”联动全球
-
百联股份: 公司将严格按照上交所的相关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
浮颗森获得Pre-A轮融资,百联挚高投资
-
低至3%!低息消费贷来袭 银行为何争相降价?是“馅饼”还是“陷
-
JOYFIT玩味环获得千万级人民币天使轮融资,中投国创领投
-
连接各条“大咖”道路,深圳这条立交预计明年通车!
-
港珠澳大桥单日通关车辆首次突破1万辆次
-
诗画山东|巍峨泰山下的“空中走廊” 40年安全运送旅客超7800
-
2023动力电池上半场:装机量为304.3GWh 中企占据超六成份额
-
我见到的那些进口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