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唐韶葵上海报道
房企投资拿地情况决定了行业未来的竞争格局,房企当前的拿地布局,也将深刻影响未来的业绩表现。房企若不拿地,则后续的发展资源越来越少,企业会逐步被淘汰。那么民企未来会重返主场吗?
8月4日,“博鳌·21世纪房地产论坛第23届年会”上海场现场,中指研究院和21世纪产业研究院联合发布了《房地产行业竞争格局趋势研究》报告(简称“报告”),用丰富的数据和详实的案例进行分析,给出观察和判断,以供行业参考。
经过2022年的深度调整期后,2023年1-7月,北京、杭州等热点城市土拍市场热情高涨,部分稳健民企和已经走出困境的民企开始恢复拿地。如杭州前两轮土拍中参拍企业均超50家,其中民企数量占比近一半,且民企拿地金额占比超50%。
房企只有土地资源在手,未来经营才有保障。中指研究院以30家典型房企为样本,分析企业2017年至2019年的拿地数据与2019年至2021年的销售数据。可以看出,房企过去的拿地规模(2017年至2019年平均拿地金额)与未来的销售业绩(2019年至2021年平均销售金额)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只有储备更多土地,未来销售业绩增长才会有保障。
从销售来看,市场深度调整期下,不同类型企业分化现象加剧,央国企市场份额有所提升。根据中指研究院监测,2021年TOP100房企中,央国企市场份额为26.7%,2022年提升到41.6%,大幅提高了14.9个百分点。2023年上半年,销售额TOP100企业中的央国企数量增加4家至40家,销售额占比提升8.3个百分点至49.9%,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反之,民营房企数量减少4家至52家,销售额占比下降7.6个百分点至34.1%;混合所有制企业销售额占比下降0.7个百分点至16.0%。
在这一轮市场深度调整中,由于普遍采取高周转模式发展模式,民企受到的市场冲击比央、国企更大,央国企市场份额顺势提升。
报告明确指出,未来几年,行业仍将延续当前态势,央国企在销售、拿地方面占比将持续提升。当市场重新平衡后,由于民营房企经营灵活、效率高、适应性强,市场份额或将有所恢复。
等到行业各项指标恢复正常,生态系统重获平衡的那一天,民企仍将是房地产行业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
相关文章
-
地产新势力丨未来民企份额还会恢复吗?
-
从苏州这两次挂地,看出几点趋势
-
科技班车|华为发布新一代近距离无线连接技术;苹果连续三季度营
-
中行余姚分行行长徐志峰任职资格获准
-
中海前七月合约销售金额1921.23亿元 按年上升23.2%
-
三六五网:公司淘房业务包括为新房和存量房供需双方、中介企业等
-
“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示范性交流展示活动将于8月11日在佛山启动
-
联华超市发布半年度业绩预告
-
身家270亿!赌王女儿何超琼进入南航董事会,为何会选她?
-
端点科技入选信通院铸基计划《高质量数字化转型产品及服务全景图
-
华为开发者大会2023:AI大模型加持,全新小艺“大”有不同
-
湖北高院对李铁案作出指定管辖决定
-
上海体育消费券8月5日活力上新,领券攻略来了→
-
独家丨中国科学院牟刚:LK-99未得到充分证明 室温常压超导仍处
-
华为发布HarmonyOS 4 智慧助手接入AI大模型能力
-
中山坦洲公安举行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赃物发还仪式
-
中行余姚分行行长徐志峰任职资格获准
-
武汉破解毕业生流出困境,人才政策迭代强化产业引才
-
传统戏曲文化的创新演绎!《2023中国好声音》“明选赛道”今晚大
-
昆自股份拟向银行申请3500万贷款 实际控制人李楠、总经理陈俭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