噱头还是迭代?基金现4人共管,基金经理告别“造星时代”?|每日头条
发布日期: 2023-05-12 14:43:18 来源: 扬子晚报

基金经理“个人英雄主义时代”被打破?


【资料图】

今年以来,基金共管模式多次出现在大众视野。3月开始,重阳投资等多个私募相继公开4人共管一只基金,“四马奔腾”引发外界遐想。

贝壳财经记者根据Wind统计发现,目前上万只基金中,11只基金出现由4位基金经理共同管理的情况,从基金经理从业年限来看,绝大多数为“老带新”。

共管模式是行业创新还是噱头,“投基金就是投人”这一行业传统已成过去式?对于这一模式,在业内看来,中国私募证券基金近20年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少有常青树产生。因此不少老牌私募开始思考治理模式迭代。但是,共管模式也存在劣势,包括沟通成本较高,可能会导致决策速度变慢,以及若基金经理之间意见分歧较大,可能因投资策略不一致影响基金表现。

基金经理“老带新”,4人组团掌舵

长期以来,主流基金产品通常由一位基金经理掌舵。进入2023年,4人共管基金的消息频繁走上台前。

4月,汇添富稳健睿享一年持有混合增聘詹杰为基金经理,与赵鹏程、宋鹏、丁巍共同管理该基金。增聘后,该基金的基金经理人数达4人。同期,工银瑞信基金宣布即将发行一只偏股混合型产品,也将由4名基金经理共同管理。

“四马奔腾”(即4为基金经理共同管理基金)引起市场关注,原因在于市场中4位基金经理共同管理的基金产品寥寥无几,而在发行期就由4位实力型基金经理组成,更是开了先河。

截至3月31日,天相基金分类统计每一类型基金中不同基金经理数量的基金总数(只统计主份额)结果显示,混合基金只有一人担任基金经理的产品数量为3294只,占该类型基金比例为75.53%。

贝壳财经记者根据Wind统计发现,全市场上万只基金中,11只基金各由4位基金经理共同管理。从基金经理从业年限来看,绝大多数为“老带新”,其中也有均为年轻基金经理的组合。

贝壳财经记者梳理看到,在天弘永利债券中,第一名基金经理从业年限为10年,其他三位从业年限均在3年左右。大成蓝筹稳健的4位基金经理从业平均年限2年多。此外,两只REITS基金同样如此,各自掌舵的4位基金经理从业1年左右时间。

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多基金经理管理的平台型产品,作为一种合理的投资模式,如果能够充分实施,不失为一种创新管理模式。值得注意的是,也可能存在部分管理人利用这一概念,在未真正实施“多基金经理”管理的情况下,通过名义上增加基金经理数目进行产品宣传,这样无法达到分散化投资的目的。

据了解,多基金经理共管模式最初产生于公募基金,当今全球资管行业中,大多数头部私募基金(尤其是对冲基金)如桥水、千禧等,都是采取多基金经理共管模式。

其实,早在今年3月,重阳投资便率先在国内公开了旗下基金的共管模式。具体运行中,同一只基金通过分仓的方式由多位基金经理共同参与管理,每位基金经理在自己的分仓范围内进行相对独立操作。

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认为,共管模式一是多个基金经理分别负责基金投资组合中的一部分,共同发挥自身优势,在擅长的领域做出超额收益;二是基金经理定期开会沟通,共同决策,减少单个基金经理决策或操作风险,降低市场风格转换对产品净值的影响;三是多个基金经理之间需要合作协调,相互监督,从而减少潜在的道德风险。

行业迭代? 1+1能否大于2存争议

“中国私募证券基金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历程,不乏耀眼的明星,但大部分昙花一现。依靠个人力量,彰显个人英雄主义者居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少有常青树的产生。因此不少老牌私募开始思考治理模式迭代,寻找可持续发展之道。”私募排排网财富管理合伙人曾衡伟在接受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多家私募实行了多基金经理协同管理基金的模式。

在他看来,共管模式可以突破个人局限性,通过多位风格互补的基金经理增加市场适应性,更好地应对市场周期波动影响,同时扩宽管理规模边界,为投资人带来良好的绝对收益的体验。

“我们说个人如一叶小舟,团队像万吨巨轮,只有把自己融入团队,依靠团队,才能沿着目标平稳前进。一个人可以走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私募共管也体现了这块的优势。”曾衡伟说,多位基金经理形成基金经理团队,通过“去中心化”可以消除单一基金经理人带来的诸多潜在弊端。A股风格不断切换,多名风格互补的基金经理可以增加市场适应性,更好地应对市场周期波动的影响。

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则指出,共管模式也存在劣势。首先,多个基金经理在管理产品过程中沟通成本较高,可能会导致决策速度变慢,错过较多市场行情。其次,若基金经理之间意见分歧较大,可能会导致基金的投资策略不一致,进而影响基金的表现。此外,基金公司对该类型产品的管理会更加困难,需完善相应流程与制度,问题处理不好(如决策、考核)会导致产品团队解散,产生不利影响。

“一般传统基金管理方式是单个基金经理为主,因为这样决策流程比较简单。”九圜青泉科技首席投资官陈嘉禾在接受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投资做得久了,很少会看到两个或者多个基金经理在某一件事情上意见完全一致,这非常难。因为基金经理每个人有不同的成长和学习过程,有不同的信息来源,对一件事情很难达成一致。

在他看来,共管模式意味着不同基金经理要对基金的决策进行统一,此举增加了决策的难度。“有一种可能情况,一个基金经理为主,一个基金经理为辅,但这个情况又类似于基金经理助理的角色。”

陈嘉禾认为,从基金发行角度而言,也为投资者增加了门槛。“首先基金发行时,投资者尤其是专业投资者比较难判断,一般投基金就是投人,一个好的基金经理很难遇到,而一个基金有两个,甚至三四个基金经理时,我怎么知道他们的水平。本来市场认同一个基金经理很难,现在要让市场同时认可四个基金经理,则变得更难。”

不过,陈嘉禾也表示,对于基金公司,共管基金相对来讲更容易管理,可以避免基金经理离职,投资者尤其是专业投资者因更换基金经理而对相关产品后续表现存疑的现象。

“多位基金也给私募公司平台带来一些挑战,挖掘人才,培养人才,形成人才梯队是公司的重中之重。”曾衡伟认为,形成一套完善、多位风格不同的基金经理体系,大家研究共享,独立决策,可以有效防止在市场机会不明朗时赌性过大。而当市场机会显著,多位基金经理能够在统一的价值投资理念下,更好地抓住投资行情,有望达到1+1>2的协同效应。这样的体系还具有不断自我复制能力,从而不受规模的制约,持续地自我造血、自我循环,为客户提供长期持续、较为稳定的投资体验。

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认为,私募产品追求绝对收益,在发展共管方面有较强的动力。一方面,灵活的投资范围与投资策略可让私募产品有足够多的选择去实现绝对收益、降低波动,这也需要在不同投资领域为产品配备专业性人才,实现共管;另一方面,私募公司产品线一般较少,共管后同质化的产品策略可以降低合规风险,获取投资者信任。

从目前公募情况来看,多基金经理共同管理的基金种类还在初步发展中。根据统计,2019年至2022年非货币基金发行时,基金经理超过1人的基金约占当年基金发行的比例分别为23%、17%、19%以及16%,整体比例并不算高。此类基金想要获得市场青睐,关键需要证明这种模式在国内行之有效。

关键词:

相关文章

  • 黄霑在香港未回归时,写了一首歌,被当时所有内地人视为神曲膜拜

  • 广陵区:锚定目标奋力冲刺“双过半”“硬过半” 天天关注

  • 天天讯息:【世界说】美国超六成亚裔担心成为枪支暴力受害者 年

  • 华西证券:给予王府井增持评级 今日精选

  • 中创华翰1.12亿摘得重庆彭水县宅地 土地面积4.38万平米

  • 天天最新:排协官宣韩国站名单赛程,CCTV5直播中塞女排大战,蔡

  • 四川汶川突发山洪泥石流灾害,正全力搜救7名失联群众

  • 直击夏季达沃斯|世贸组织总干事奥孔乔-伊韦阿拉:未来10年世界

  • 最新!漳州市公积金缴存基数调整了!上限调整为5896元!下限……

  • 6月26日译名发布:“卡尔·莱文”号驱逐舰

  • 核电板块6月27日涨1.77%,国瑞科技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入4366.4万

  • 突然,“泽连斯基现身巴赫穆特”

  • 中字头股票震荡走高-环球消息

  • 石港镇开展夏季安全生产检查专项行动 焦点速读

  • 6月验房:郑州富田九鼎公馆三号院(毛坯) 环球观热点

  • 世人叫我天海面具该我来掩埋是什么歌

  • 别墅被侵占拍剧房主索赔300_别墅被侵占拍剧房主索赔300万

  • 一顿小龙虾下肚,15岁男孩过敏性休克!万幸,倒下时正在医院就诊

  • 【雷锋就在身边】王佳: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

  • 即时看!查获走私牛百叶265.4公斤

热点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