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WW)8月9日,在ISC 2023第十一届互联网安全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人工智能时代,传统安全防护的手段急需升级,数字安全需要探索新的模式,以适应复杂的数字化场景。
数字经济将驱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并加速数字技术的新一轮创新,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将重塑数字内容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通用人工智能将实现知识与数据双轮驱动,未来单个模型有望通过迁移学习支持多种业务,并且能够精准选择节点,从而有效降低功耗和成本。数字化将逐渐走向智能化高峰,开启人工智能的时代。
与此同时,AI大模型的应用,也将会越来越多的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大模型会无形无影相随。值得注意的是,AI大模型技术发展和应用过程中存在技术安全风险和人为安全风险。
(资料图片)
邬贺铨分析道,一是大模型数据安全。大模型训练依托海量数据,开源数据集、互联网数据容易得到,但很多数据质量无法保证,如果拿这些数据来训练,内容风险程度可想而知。此外,很多中小企业没有自己的模型,如果模型把它们的数据拿到,企业也会担心机密数据泄露。
二是大模型算法安全。AI大模型的算法推理过程存在不可控制性,轻则得到令人意想不到的回答,数据结果存在不可解释性,重则可能出现算法失控。
三是大模型被人为操纵后造成的安全风险扰乱社会秩序。
邬贺铨表示,网信办已就此起草相应的管理办法,对容易引起数据泄露安全的大模型应用,都应该采取比较谨慎的态度。
对于如何应对风险,邬贺铨建议主动迎接IPV6的主导互联网时代,通过IPV6提升数据的安全能力,支撑跨境数据流动的有效管理,护航数据安全流动。
同时,要摒弃硬件式碎片化弱协同的传统安全防护手段,向云化、服务化的理念升级。数字安全企业需要建立体系化的安全运营服务框架,面向各行各业输出数字安全能力,帮助企业构建安全防御体系,保护数据安全与商业秘密。
此外,邬贺铨提出,要完善数字安全的生态系统,要覆盖工业企业设备供应商、基础电信运营商、云服务商、工业互联网平台运营商、工业应用提供商、数字安全提供企业、第三方检测机构与用户等,实现危险威胁处置情报共享。
邬贺铨表示,数字安全已经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焦点,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应用本身既是安全防御的重点、手段,也是保障的有力手段,需要将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这些技术融合,提升保障能力。
关键词:
相关文章
-
邬贺铨院士:数字安全需要探索新模式
-
看抖音也要钱?张一鸣盯上内容付费
-
鸿蒙生态,没那么简单
-
中央气象台8月11日10时继续发布暴雨蓝色预警
-
盘中暴涨150% 又是散户抱团?MSCI中国指数调整 新纳入这些A股
-
进一步向微信看齐:推特 CEO 宣布将推出视频通话功能
-
打开艺术之门 迎来《小美人鱼》
-
东方精工(002611.SZ):万德数科的UV数码印刷机和高速数码印刷机
-
现货黄金交易策略:PPI数据来袭,金价或迎反弹机会?
-
室温超导不断反转的背后:资本还是赌棍?
-
北京部分山区景区和民宿暂停营业 请合理选择出行出游路线
-
上半年GDP30强城市洗牌:杭州再超武汉 南通合肥挺进前20
-
涛厨虾仁鸡蛋炒韭菜 膳魔师北咸主题月
-
单厚之:侯十月若无起色应改保“国会”多数
-
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7.1587,调降11个基点
-
陕西省苹果蠹蛾阻截防控暨果汁加工企业风险管控工作会在三原召开
-
金鹰基金杨刚:A股投资者信心正逐步增强
-
《中国餐饮发展报告2023》在京发布
-
“欢腾草原”2023首届红石崖避暑音乐那达慕开幕
-
红烧羊排做法最正宗的做法 红烧羊排最好吃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