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16时17分,影片《孤注一掷》票房突破8亿元。此前一天,《孤注一掷》提档上映,较原定时间早了3天。
外界将这种提档解释为舆论压力下的选择。据悉,该片从8月5日起开启全国超前点映,但动辄超过20%的排片量以及黄金场的占比,也引来了人们对于《孤注一掷》以点映之名行公映之实的质疑。
是抢占排片的恶性竞争,还是市场经济下的用脚投票,这是《孤注一掷》点映风波的核心,也是中国电影市场对于大规模点映的一次思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不久前,《八角笼中》几乎20天的点映时间刚刚掀起类似的争议。点映之“点”,在于小范围的提前试水,以帮助影院和片方根据口碑反馈及时调整策略,排兵布阵。
但根本目的仍是宣发,在公映前的“窗口期”,锁定第一批观众,借以发酵口碑、拉高热度,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特别是在点映票房计入总票房后,点映成绩、点映口碑本身就已经成了一种宣传话术。据悉,《孤注一掷》点映总票房已突破5.35亿元,成为中国影史点映总票房冠军。
但这种固定范围的宣传,也注定了容易藏污纳垢。而点映一旦变了味,这种小动作、灯下黑可能更多。
比如,与专业观影团的合作,让点映口碑极大掺水;相关平台上点映不开分的惯例,让真实影评无处可寻。粉丝点映包场、买断,水军控评,更让不明真相的观众随波逐流,不知不觉中被割了韭菜。
流量参演,点映不开分,《孤注一掷》精准踩雷。孤注一掷引来的非议,其实是“点映”本身口碑的下滑。
按理说,大规模点映,测试人群更广,让观众于宣发的滤镜中获得更真实的评价。而这种规模的扩大,顺应市场规律,质优者获得更多排片机会,毕竟电影院不是大锅饭,片片机会均等。
今年以来,电影市场强劲复苏,时间跨度较长的暑期档更是异常火爆。从《八角笼中》到《热烈》,再到《孤注一掷》,一部比一部点映规模大。
当竞争加剧,点映内卷的“火”从质量烧去了宣发,而当“点映”本身风评被害,大规模点映自然更会招来非议。
影片市场讲究的是长尾效应,但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年代,宣发成了各家必备技能,以至于业内出现了行话“做口碑”。
点映放大不是错,如何让点映的意义不被稀释才是大家最在意的。大规模点映的同时,要避免票房注水,粉丝乱带节奏,挤占原本档期内公映点映的排片,进而出现恶性循环,“误伤”了真正的好电影。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关键词:
相关文章
-
【西街观察】点映扩大不可怕 失去意义才可怕
-
中航沈飞(600760):强调加快能力建设 景气度有望进一步抬升
-
深圳“断供房”超14万套?监管部门辟谣 法拍房房产中介:其实是
-
矩子科技:公司目前生产经营稳定有序;根据订单排单生产,合理安
-
紧急!暴雨、炸雷、大风,早高峰来袭!厦门发布全市暴雨预警!
-
农业数字化 种地更高效
-
百川智能发布 53B 大模型,预计今年内追上 GPT-3.5
-
扫码自助“无人店” 玩概念还是真风口?
-
福州白癜风医院怎么治
-
2023年扇形金银兔纪念币价格(2023年08月01日)
-
苏丹卫生部长:受冲突影响 喀土穆州130家医院仅剩30家还在运转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同意筹建山西农村商业联合银行
-
央行公开市场净回笼20亿元
-
惊险一幕曝光!中国海警公布对菲游艇水炮喷射视频 依法驱离!
-
藤堂静和花泽类_藤堂静
-
说漏嘴了!克莱在乔治的播客中透露自己月底将开启中国行
-
全省性中小学生竞赛活动管理办法公布
-
0x00000097蓝屏如何修复
-
背负9年的莫名债务终于清除了
-
电报解读|宇信中标入围65亿中信银行信创招标 机构关注信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