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银行理财投资现金和存款大增 3.39%收益仍处低位
发布日期: 2023-08-10 18:45:35 来源: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卢梦雪 冉学东 北京报道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终于回本了。"今年年初,不少投资者在社交平台感慨。

"我现在只买定期存款还有R1和R2风险的理财,去年市场波动太心累了,现在有稳定收益就已经很满足了。"另有投资者表示。

2023年上半年一场债券市场"牛市"的到来,让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得到了回升,《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3年上半年)》(下称"《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各月度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3.39%,较2022年末的2.09%(历史最低位)回升了1.3个百分点。

但值得关注的是,3.39%的收益率仍处于银行理财产品近十年来的相对低位。此外,2023年上半年新发封闭式理财产品加权平均期限较2022年明显缩短,低风险产品占比提高,保守型个人投资者数量增加。

相关分析人士指出,去年破净潮、赎回潮对投资者信心的打击仍在,低风险、短期化的理财产品增多更多是银行理财为迎合投资者风险偏好导致的。

银行理财收益率回升了

"好久不见R1型理财产品有这么高的收益率了,最近的银行理财有点卷啊。"7月初,看着某银行"活钱管理"产品页面多个近七日年化收益率3.20%以上的产品,有投资者发出这样的感叹。

而刚过了半个月,7月中旬,该投资者就再次发文表示,"这样收益率的产品没有了,我买的几款也跌了,直接赎回了。"

8月9日,记者查看该银行活钱管理页面,发现多数理财产品最高七日年化收益率在2.50%上下,最高不到2.7%。

历经2022年的破净潮、赎回潮之后,随着债券市场回暖,银行理财市场收益率终于在2023年上半年迎来了修复。《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各月度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3.39%,较2022年末的2.09%回升了1.3个百分点。

这在市场多数理财产品上也得到了反映。以招银理财"丰裕双债360天持有1号"理财产品为例,该产品单位净值在2022年12月6日跌破单位净值,在12月13日达到成立以来单位净值最低点0.9933,累计收益率达到-0.69%,在2023年1月16日恢复初始净值,后净值持续回升,8月7日单位净值达到1.0237,如今近3月年化收益率达到3.87%。

"去年买的一些银行理财亏了一点儿本金,幸好今年到期都回暖了。"有投资者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去年市场波动加大,但好在来得快去得也快,其持有的理财产品在今年到期后,"虽然收益不多,但好在没亏。"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较2022年有所回升,但3.39%的平均收益率相较往年仍处于较低水平。对比来看,2018年至2021年每年12月末的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分别为4.97%、4.44%、4.05%、3.55%,均高于3.39%。

银行理财资金的资产投向主要债券和现金及银行存款为主,2023年上半年,银行理财投资资产中债券占比为47.7%,较2022年底的50.40%有所下降;但"现金及银行存款"从去年末占比17.5%升至23.7%。

在权益类市场方面,根据中国理财网数据,截至8月9日,理财公司发行的存续的34只权益类产品中,尚有23只跌破了单位净值1,破净率达67.6%。而在7月4日,破净率也曾达到了76%。

去年破净潮、赎回潮对投资者的信心打击显然尚未完全修复。截至2023年6月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25.34万亿元,较2022年末缩水了3.80万亿元。

低风险短期限产品受偏爱

"我现在只买定期存款以及R1和R2风险的理财,去年买了一个半年期理财,封闭期结束差点亏钱。心累了,现在这样稳定收益就已经很满足了。"一投资者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半年报》显示,银行理财产品期限有缩短趋势,低风险产品占比提高,保守型个人投资者数量增加。

具体来看,截至2023年6月末,风险等级为二级(中低)及以下的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22.86万亿元,占比为90.21%,而2022年底,这类理财产品的存续规模为24.54万亿元,占比为88.73%。在整体市场规模缩减之下,上半年较年初产品规模占比提升了1.48个百分点,风险偏好为一级(保守型)的个人投资者数量占比较年初增加了1.32个百分点。

在产品期限方面,新发封闭式理财产品加权平均期限缩短,1年以上的封闭式产品存续规模占比下降。

2023年上半年,新发封闭式理财产品加权平均期限在326至381天之间,1年以上的封闭式产品存续规模占全部封闭式产品的比例为71.48%。而2022年,新发封闭式理财产品期限较长,加权平均期限在339至581天之间,1年以上的封闭式产品存续规模占全部封闭式产品的比例为72.60%。

"经历了去年理财产品的大规模破净,投资者的风险偏好趋向于保守,银行理财推出低风险、低波动的产品更多是为了迎合投资者偏好。"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杨海平向《华夏时报》记者分析指出。

《半年报》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持有理财产品的个人投资者数量最多的仍是风险偏好为二级(稳健型)的投资者,占比34.31%。

"理财产品久期缩短,也是为了迎合投资者低风险偏好的一种表现,比如现金管理类产品,风险低、收益低、持有期短。"杨海平表示,上半年理财产品资产配置中"现金及银行存款"的占比从去年末的17.5%升至23.7%,也主要是理财公司迎合市场低风险偏好导致的。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底,公募基金总规模达到了27.69万亿元,在规模上首次实现了对银行理财的超越。

(编辑:文静)

关键词:

相关文章

  • 上半年银行理财投资现金和存款大增 3.39%收益仍处低位

  • 太湖县:“三力齐发”抓实基层党建“书记项目”

  • 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常州武进“四好农村路”描绘乡村振兴图

  • 中到大雨+个别地点暴雨!河北张家口再迎降水过程

  • 160元尽享国剧嘉年华

  • 母乳是一剂好“疫苗”

  • A股异动丨金逸影视涨超7% 公司为《孤注一掷》的联合出品方

  • 中国贸促会调研数据显示 外贸企业信心稳活力强

  • 二丙二醇二甲醚商品报价动态(2023-08-10)

  • 本次强降雨造成吉林省舒兰市14人遇难 1人失联

  • 乌克兰打不动了,西方已经失去信心,泽连斯基试探性服软

  • 他们在成都“入乡随俗”!

  • 阜阳市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调整

  • 上半年全球数码相机销售158亿元 无反相机销售最高

  • 国四新品:Cat®PM620:专为中国道路而打造的高性能铣刨机

  • 南侨食品:7月合并营业收入为2.07亿元 同比增长3.83%

  • 雨燕首保多少公里保养,雨燕能飞多少公里

  • 金融“组合拳”服务实体经济 浦发北分助力首都高质量发展

  • 国家发改委: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加强违约失信行为的认定

  • 油气行业暂别暴利期

热点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