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安8月10日电题:陕西汉中:科技赋能助力产业向“绿”发展
新华社记者石志勇、张斌、孙正好
陕西省汉中市地处秦巴山区,这里是长江最大支流汉江的发源地,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水源汇集区和供给地。
【资料图】
近年来,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汉中不断为产业“植入”科技元素,提升产业一线“含绿量”,持续促进“绿色颜值”转换为“金色产值”,带动当地农户增收和企业发展。
走进汉中市城固县,绿油油的稻田望不到头,偶尔可见几只朱鹮悠闲地在田间飞翔。在城固县龙头镇,汉中福旺米业有限责任公司承包的1500亩稻田种植基地,大片的稻田外围大约三米宽的河沟里还套养着小龙虾、鲫鱼、鳖等。
尽管都是稻鱼混养,但方式早已大有不同。在稻田旁的数字管理中心,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田间作物的生长情况,工作人员只需轻点鼠标,相关数据便一目了然。
“我们与湖南、广西等地的农业科研院所密切合作,从育苗到产销,几乎各个环节都嵌入了科技元素,确保产品生态绿色。”福旺米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雷说,智能化育苗中心可以全程动态控制湿度、光照,促使秧苗强壮;田间设置了气象传感器、昆虫监测预警系统,加上定期土壤检测,确保秧苗生长环境优质。
在大米生产车间,一款价值数十万元的智能化色选机已投入使用。工作人员介绍,这条生产线采用先进的光学技术,可快速为每粒大米拍照,然后筛选出符合出厂标准的优质大米。
“多种科技手段的应用不但让种地变得科学化,也让出厂的农产品从‘视觉合格’变为‘数据合格’,质量有了更多保障。”城固县龙头镇党委书记周茂来说,“采用稻鱼综合种养模式,化肥用少了,稻米价格高了,一增一减之间,老百姓成了最大受益者。”
注入科技元素,也提升了农产品价值,当地农户纷纷加入科技种植的队伍当中。龙头镇新光村农户李长兴种植有200多亩稻田,他说:“有了科技支撑,我们的田里鱼、小龙虾等都能套养,一亩地比原先单纯种植水稻可增收300元到500元,现在真正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多收’。”
记者采访看到,从农业到工业,从产业谋划到招商引资,汉中市不断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绿色循环发展,高质量发展之路正越走越宽。
在汉中市勉县周家山循环经济产业聚集区,一车车高炉渣被拉进了华晟永利保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经过多道程序后,废弃渣料变成了岩棉产品。这些产品被打包装箱后,又一车车运往建筑工地,成为房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保温材料。
“我们拥有15项技术专利,不但解决了钢铁产业难以消化的废弃渣料处理问题,也是技术创新赋能绿色发展的生动体现。”公司总工程师王浪利说。
当前的汉中,越来越多的企业正通过科技创新推动绿色循环发展。位于勉县褒城新型材料产业聚集区的汉中德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将固废材料加工成新型建筑材料,这家公司70%的生产原料以当地铁尾矿、脱硫磷石膏、石英尾砂及尾泥为主,年处理工业废渣约27万吨。
“我们引入了全自动化的生产线,应用了行业先进的制备技术,生产出的墙体材料不但受到省市住建部门的绿色认证,也颇受市场青睐。”公司总经理郝利军说。(完)
关键词:
相关文章
-
陕西汉中:科技赋能助力产业向“绿”发展
-
拜登签署对华投资限制行政令,外交部:敦促美方立即撤销错误决定
-
夏威夷山火已致53人死 拜登批准“重大灾难声明”
-
美发布对外投资审查行政令,商务部:中方保留采取措施权利
-
Mysteel:18家重点房企公布7月销售情况,楼市降温明显
-
赢创发布 2023 年第二季度财务数据:经济环境持续艰难,第二季
-
家电转型升级 激发消费潜力(经济聚焦)
-
稀土高新区一项目获批国家级试点
-
首批!安徽省宁国市聘任外卖餐饮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
-
优化经营环境 提升景容景貌 泰山景区中天门执法大队开展专项整
-
印度决定对中国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征收反倾销税
-
redmik60至尊版发布会举办时间
-
羽毛球世锦赛抽签揭晓 国羽全力出击 无奈遭遇近年来最糟糕签位
-
车间搬到村头 产业立在田间
-
A股盘前播报 | A股交易大变化!“100+1”要来了 MSCI旗舰指数
-
浙江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调整2023年查询 省直单位缴存基数及比例
-
技能人才评定 企业“说了算”
-
贾跃亭将回国!FF将举行首辆FF 91 2.0 Futurist Alliance的交付仪式
-
25国驻华使节参访新疆纪事丨尼加拉瓜驻华大使:无论在哪,为46万
-
两部门部署海河流域东北地区防汛救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