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年前先民审美是这样的,探访西藏博物馆“镇馆之宝”
发布日期: 2023-08-06 02:59:34 来源: 杭州网


【资料图】

2023年7月28日,“沿着长江读懂中国——万里长江行”探访团在西藏博物馆看到的“镇馆之宝”双体陶罐。 王筝 摄

长江网讯 “造型洗练优美、饱满丰盈,构思巧妙,制作工艺纯熟,纹饰精美,代表了当时卡若文化的最高制陶水平。”昌都市文化保护研究所所长扎西旺加这样点评西藏博物馆“镇馆之宝”双体陶罐。7月28日,“沿着长江读懂中国——万里长江行”探访团走进西藏博物馆探访。

2023年7月30日,“沿着长江读懂中国——万里长江行”探访团航拍的卡若遗址全貌。王筝 摄

“双体陶罐是卡若遗址出土的最典型陶器器物,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因为器形是两件完全相同的袋形陶罐相连接而得名。”在卡若遗址,扎西旺加告诉长江网记者。据介绍,卡若遗址是西藏史前遗址中罕见的、堆积保存较为完整的遗址。

扎西旺加连续用了几个“美”字来形容这件双体陶罐。他进一步评价,双体陶罐体现出卡若先民高超的器物造型能力,是卡若先民智慧的结晶,是新石器时代西藏陶器的代表和点睛之作。

2023年7月28日,“沿着长江读懂中国——万里长江行”探访团在“雪域长歌——西藏历史文化展”双体陶罐展柜前驻足观看。 王筝 摄

双体陶罐的用途是什么?面对探访团成员提问,西藏博物馆讲解员次仁曲宗说:“由于当时的人们不可能会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制作一件精美却并不实用的器物,所以专家初步认为它是用来祭祀的一种礼器。”

“四川雅安汉源县大窑石棺墓中出土的双连罐,与卡若遗址出土的双体陶罐在形态上非常相似。”长江网记者在西藏博物馆双体陶罐展柜前看到这样一段文字描述。

2023年7月28日,在西藏博物馆门前,西藏博物馆展览部主任、文博研究员吉如·巴桑罗布与“沿着长江读懂中国——万里长江行”探访团专家、湖北省考古研究所二级研究员陈树祥交流。王筝 摄

西藏博物馆展览部主任、文博研究员吉如·巴桑罗布告诉探访团:“大家在西藏博物馆的历史展览之中看到的双体陶罐,从它的造型、纹饰和工艺来看,和长江、黄河流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相关文章

  • 4000年前先民审美是这样的,探访西藏博物馆“镇馆之宝”

  • 梦幻泡泡Party,和孩子一起清凉一“夏”

  • 整栋房屋被洪水冲跑!道路电力中断通讯失联,黑龙江宁安应急局:

  • 精研科技:公司部分客户的保密协议/条款禁止公司披露客户名称及

  • 走访暖人心 夏日送清凉

  • 研报掘金丨浙商证券:迎驾贡酒Q2业绩弹性可期,维持买入评级

  • 国家防总针对吉林黑龙江提升防汛应急响应至三级

  • 毛巾遮挡号牌上路行驶,民警视频巡查发现拦下

  • 太嚣张!男子无证驾车怕被查,接连闯卡撞警车

  • 小观播大运丨邹敬园明日亮相双杠决赛 中日女篮将再迎巅峰对决

  • 华光新材(688379.SH):二季度电子和新能源汽车等板块的增速最大

  • 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正式启动

  • 天府融媒看大运丨体操全能“双子星”对决 结果有点意外

  • 广西加快现代设施农业发展 培育新产业新业态

  • 江湖花农:花甲吟

  • 我寻寻觅觅

  • 《逐梦》第七集:《勇当军事变革的先锋》

  • 图知道|洪涝灾区消毒怎么做,国家疾控局发布指引

  • 如何控制肿瘤生长?科学家找到藏在巨噬细胞中的癌症调控“基因密

  • 六氟磷酸锂下跌3000元/吨,报133000元/吨

热点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