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在首个全国生态日即将到来之际,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解释》自2023年8月15日(首个全国生态日)起施行。
《解释》主要明确了如下问题:
一是调整污染环境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刑法修正案(十一)将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规定的污染环境罪由原有的两档法定刑调整为三档,并修改完善了升档量刑的标准。根据修改后的刑法规定,《解释》重新设定了污染环境罪的定罪量刑标准,细化新增的第三档刑适用情形,明确对具有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等依法确定的重点保护区域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造成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或者国家重点保护物种栖息地、生长环境严重破坏等情形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形成对环境污染违法犯罪的强大震慑。
二是明确环境数据造假行为的处理规则。《解释》贯彻刑法修正案(十一)立法精神,对承担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温室气体排放检验检测、排放报告编制或者核查等职责的中介组织的人员,实施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作出明确。同时,针对实践突出问题,《解释》进一步完善了对破坏环境质量监测系统行为适用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处理规则,依法惩治环境领域数据造假行为,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
三是明确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的宽严相济规则。一方面,《解释》衔接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将实行排污许可重点管理的单位未取得排污许可非法排污的行为,明确为从重处罚情形,做到当严则严。另一方面,明确可以根据认罪认罚、修复生态环境、有效合规整改等因素,在必要时作从宽处理,体现恢复性司法理念,做到当宽则宽,确保案件处理取得良好效果。
(总台央视记者 张赛)
原标题:“两高”联合发布环境污染犯罪司法解释 调整污染环境罪定罪量刑标准
值班主任:李欢
责任编辑:鞠月芹关键词:
相关文章
-
“两高”联合发布环境污染犯罪司法解释 调整污染环境罪定罪量刑
-
我国华龙洞古人类化石研究获新进展
-
拾荒残障小伙向涿州灾区捐献物资:人民有难,人人有责
-
2023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出炉!湖南新增1个
-
津南区发布了全区农业产业链图谱
-
《点赞中国城》城市系列微纪录片即将正式开拍
-
五常受灾农户:如果水退得快,稻苗可能还有救
-
外地跑友点赞包头
-
多条铁路线受山东平原县地震影响停运 部分线路途经安徽等地
-
中国商报社品牌发展创新传播工程发布会举行
-
漳县:架豆产业“架”起致富“新路子”
-
上坤地产:前7月累计合约销售17.3亿元
-
上海正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一批次花洒抽检不合格
-
手工艺术天花板修复技巧与创意父母生日礼物
-
大医院号源优先投向基层卫生机构
-
中泰证券:各地政策持续推出,土地供应同比转正
-
生锈螺栓消除妙招超实用生日礼物推荐
-
安徽金寨:涉案金额超48万!1人盗窃电缆线被抓
-
苹果 iOS 17 电话应用界面有变,挂断按钮移到了右下角
-
家长晒娃暑假账单:已花费近3万,兴趣班和旅行是支出大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