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科技日报北京8月10日电 (记者刘霞)理论预测67年后,美国和日本的科学家首次在钌酸锶内部发现了名为“恶魔”的粒子。这一发现或可解释为什么某些材料是超导体,并有助科学家寻找新的超导材料。相关论文发表于9日出版的《自然》杂志。
该粒子是一种等离子体激元,产生于名为等离子体的带电粒子。当电子从原子中自由“漂浮”出来时,就会形成等离子体。等离子体激元是等离子体内的集体振动,其行为就像一个粒子,这种“准粒子”在金属反射和吸收光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1956年,美国物理学家大卫·派因斯首次提出了一种由两种不同能量的等离子体以不同频率振荡产生的等离子体激元,称其为“独特的电子运动”或“恶魔”,并预测它将具有多种特性:对光不可见、电中性、行为表现类似声音等。这些特征有助揭示超导性,以及金属纳米颗粒与如何光相互作用。
在最新研究中,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彼得·阿巴蒙特领导的团队,首次在钌酸锶这一超导晶体内发现了“恶魔”。为做到这一点,他们将电子从晶体上弹开,并以极高精度测量其获得或损失的能量,然后利用这一微小的能量变化计算晶体内“恶魔”的动量,结果与派因斯的预测非常吻合。
阿巴蒙特表示,“恶魔”也应该存在于其他许多金属材料中,只需要这种金属拥有两组以不同频率振动的不同能量的电子,而包括高温超导体氢化镧在内的很多材料都拥有这些特征。
这种“恶魔”粒子或许也能解释超导性是如何产生的。获得诺贝尔奖的BCS理论(以三位发现者名字的首字母命名)是解释常规超导体超导性的微观理论,其认为电子可配对并在零电阻情况下四处移动,这些成对电子可通过声音准粒子“声子”相互作用。但也有人认为,它们能通过“恶魔”粒子相互作用。阿巴蒙特表示,最新研究可能暗示了情况确实如此。
关键词:
相关文章
-
理论预测的“恶魔”粒子首次现身
-
国家发改委要求加强政府诚信履约机制建设 着力解决新官不理旧账
-
三星256TB SSD细节曝光:集成密度达前所未有的水平
-
价格高得让人发慌 卡普空推出《街头霸王6》DLC服装引发玩家不满
-
魅族推出Flyme 10.2稳定版,flyme Link功能推出
-
18岁女生称醉酒后遭网约车司机性侵 不顾其苦苦哀求
-
新能源车7月产销量增超三成
-
天津市级机关工委开展“夏送凉爽”活动
-
一加10 Pro充电口是什么
-
米体:梅西亚斯预计周末接受热那亚体检&签约,米兰收入约250万欧
-
东风集团股份:今年前7月累计汽车销量110.8942万辆 同比下降24.7%
-
配套超10GW新能源!国家电网哈密送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
-
哈工大(深圳)科技成果转化龙华资本专场路演活动成功举办 包
-
经济学家:本轮物价走势底部已基本可以确认【附中国CPI和PPI变化
-
4亿分红的酒鬼酒,拢不住经销商的信心?
-
当文学频频触电
-
2023山西临汾市尧都区招聘大学毕业生到村(社区)工作和审计服务
-
微星雷影17游戏本预售价8499元,配Ryzen 9 7945HX处理器
-
长城汽车CTO:中国汽车怎么在一起?还是先打一架吧
-
美司法部特别检察官提议明年1月2日开审特朗普试图推翻大选结果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