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AI制药浪潮,从学会“踩坑”开始
发布日期: 2023-08-07 23:26:01 来源: 维科号

过去几年间,全球大大小小的药企都在拥抱AI。

它们的目的非常明确:通过AI技术的赋能,优化创新药的发现时间、增加药物研发的成功率。


(资料图)

目前看,AI赋能药物研发未尝不可。但任何一项新兴技术的发展,都要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在最终上岸之前,等待药企的可能是无穷无尽的“坑”。

住友制药便是最好的教训。去年以来,被住友制药寄予厚望的两款AI制药,接连折戟。这也对其二级市场造成了沉重打击。

当然,这并不是对AI制药的否定。只是,这也让我们看到,药企拥抱AI的过程,或许本身也会像是AI算法的完善一样:

不断踩坑、不断改进,最终才能补齐短板。

换句话说,要想拥抱AI制药浪潮,药企可能需要从学会“踩坑”开始。

/ 01 / 悄悄消失的DSP-1181

住友制药,绝对是最早拥抱AI的传统制药企业。

早在2014年,其就与英国AI制药公司Exscientia达成合作,期待与后者一同推进AI制药的研发。

Exscientia之所以能够吸引住友制药的关注,核心原因在于两点:

其一,基于AI自动生成的化合物,具有合成的可行性和机制的新颖性;其二,基于AI预测模型,能够预测靶点药理活性、对靶点的毒理作用、药代动力学的部分特征。

住友制药认为,两者的结合,能够预测大量虚拟化合物的药理活性和药代动力学特征,从而加快研发进度。

基于此,住友制药与Exscientia在2014年开始合作之后,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也由此“推动”了AI制药的发展。

2020年,双方合作的DSP-1181进入一期临床。这是一种长效血清素1-HT4A受体激动剂,用于治疗强迫症。

Exscientia称之为全球第一个进入临床阶段的AI分子,足够颠覆;并且,DSP-1181从构思到分子的确定用时不到1年,远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准(5年左右)。种种因素交织在一起,让DSP-1181备受瞩目。

然而,令人尴尬的是,DSP-1181也成了住友制药第一个“踩坑”的AI分子。2022年2月份,日本媒体报道:DSP-1181的一期临床结果不及预期。

在此之后,DSP-1181悄悄淡出了住友制药和Exscientia的研发版图。

/ 02 / 倒在三期的Ulotaront

住友制药的AI踩坑之旅,并未结束。

日前,住友制药宣布,其研发的精神分裂症候选药物ulotaront三期临床失败。这,又是一款AI研发的分子。

Ulotaront是住友制药基于CRO公司PsychoGenics的SmartCube平台,研制的一款分子。

SmartCube是一个自动化测试平台,通过大数据的方式,对潜在的治疗效果进行预测。很显然,这又是一次AI降低药物研发难度和增加效率的尝试。

此前,PsychoGenics首席执行官Leahy对该技术信心满满,并且将ulotaront视为代表之作。在Leahy看来,ulotaront治疗精神分裂症具有显著的优势。

其一,对阴性患者也有效果。精神分裂症根据症状特征,分为阴性患者和阳性患者。阴性患者由于症状并不明显,临床开发难度更大,导致全球尚无一款产品获批用于阴性患者治疗。而在Leahy看来,基于SmartCube平台的筛选,ulotaront是解决这一痛点的天选之子。

其二,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对于慢性病药物来说,安全性非常关键。因为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安全性问题严重会导致治疗难以持续的情况发生。这也正是现有精神分裂症治疗药物最大的局限性所在。因为现有治疗药物涉及严重的神经和代谢副作用,导致患者依从性不高,治疗难以持续。不过,Leahy表示,ulotaront同时也具有安全性更好的潜在优势。

在二期临床中,ulotaront似乎证实了其潜在优势。然而,药物的研发总是充满戏剧性。在三期临床中,ulotaront开展的两项临床均显示:

效果不及安慰剂对照组。

这也就有了上文提到的,住友制药的AI之旅再遭打击。

/ 03 / 来自住友制药的AI制药教训

过去,AI为制药行业带来了“降本增效”的希望。似乎,它是打破反摩尔定律的利器:

当低垂的果实被逐渐攻克,新药研发难度只会越来越大;叠加治疗选择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新药监管要求不断提高、研发周期拉长,导致研发难度、成本逐渐增高。

双重暴击之下,新药研发成本直线上升。医药产业流行的一句话是,“大约每九年,药物研发的成本会翻倍”。

也正是如此,全球大小药企纷纷拥抱AI制药。但很显然,AI或许可以提高研发效率,这在住友制药的研发过程中也已经得到了体现。

但是,AI制药能否降低药物开发风险还未有定数。毕竟,作为最早拥抱AI制药的企业,住友制药并未享受到AI制药的成果,DSP-1181甚至直接倒在了一期临床。

实际上,即便AI制药能够解决药物的发现问题,但后续能否成功依然充满变数。因为,临床过程依然会给药物的研发带来重重挑战。

此次ulotaront的折戟,住友制药便认为,问题在于“高安慰剂反应”。即安慰剂过于突出的效果,掩盖了ulotaront的有效性。而之所以存在这一现象,又是因为新冠疫情影响的结果。

住友制药表示,将会基于更多的数据分析,去和FDA沟通ulotaront后续的临床推进情况。即便真如住友制药所说,也只能说明一点:ulotaront的临床不过关。

这无疑进一步提醒所有想要拥抱AI的药企:虽然有AI武器加持,但创新药的研发依然挑战重重。药企需要在每个环节都要谨慎、谨慎、更谨慎。

关键词:

相关文章

  • 拥抱AI制药浪潮,从学会“踩坑”开始

  • “21碧地01”盘中临时停牌

  • 研报掘金丨平安证券:看好中望软件全年业绩增长,维持“推荐”评

  • 柬埔寨国王正式任命洪玛奈为新任首相

  • 河南:支持各地因城施策持续完善购房补贴等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

  • 应用场景不断扩围 数字人民币赋能更多领域

  • 高校录取通知书居然有错字?

  • 都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古代第一传奇女相士,非许负莫属

  • 大招来了!Redmi携手两大芯片品牌官宣,8gen2跑分被超五十万分

  • 中证动漫游戏指数涨势可观,成分股星辉娱乐领涨,游戏ETF(159869

  • 马斯克:每天举重为格斗做准备,体力耐力是弱点,打算速战速决

  • NASA一周新闻速览(2023.8.5)

  • 门店变驿站 北京链家联合美团为骑手送关怀

  • A股重要IPO公告汇总(2023年8月4日)

  • 八马茶业和京东超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民警徒步奔袭20公里 解救洪水受困群众160余名

  • 山东平原震中现场12小时:社会生产生活秩序整体稳定

  • 宁波机场发生1起货机着陆滑行偏出跑道事件,未造成人员伤亡

  • 河北永清县开展巡诊服务 为安置点群众提供医疗保障

  • 安徽池州:支持住房公积金支付首付款,夫妻双方公积金最高可贷70

热点图集